查看原文
其他

【北大新媒体总成绩高分学姐来啦】有史以来最详细的经验贴

↗ 点击上方“MJC备考指南”关注我们



 精彩内容 
今天来分享经验的是小燕子师姐。热烈欢迎!她是新媒体MJC最后录取总成绩的前十哦。在今天这篇经验中,她会一一解读新媒体备考的专业课书籍,并且给出备考阶段安排的靠谱建议。


当被胡师姐告知快看学院官网我被拟录取后,我恍若梦里(确实也没睡醒呢,等成绩的每一天都难熬),定了好几天定神现在来分享我的经验。


首先介绍一下我的基本情况,我初试成绩比较靠后,复试之后总成绩在前十。工作两年半之后准备考研,本科经济学,因工作内容与新媒体相关,所以在选择专业上没有纠结,直接选择考新媒体。5月份中下旬开始接触胡师姐,报了一对一的课程。今天主要和大家详细分享一下我的专业课阅读书目心得,希望对学弟学妹有所启发。






1

搭建知识框架



第一阶段:搭建知识框架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

《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刘海龙)

《社会学研究方法教程》(袁方)前两编

《传播学精编》(绿色皮,传媒大学出版)


读书顺序:《郭书》读过两遍后,开始读《范式与流派》,此书比郭书讲的程度要深,刚开始可能不是很理解,但是要坚持,我全书读过两三遍(重点章节读过六七遍),之后看了袁方的研究方法第一、二编,每天看一章,两个礼拜内可以看完。


读书要点:1)看这些基础书目是为了搭建知识框架,为了看进阶书目、论文等建立知识储备,所以一定要认真、全面、扎实。


2)《范式与流派》读过两三遍以后往下进行,不是连续读六七遍,而是学过一轮之后回过头再看一遍,越往后看一遍的速度越快,也因为知识的累积而有不同的理解。每次读书可以按不同的逻辑顺序来读(例如:按5w、学派、时间等),不要机械重复,这样没意义。


3)看完研究方法后,可以把郭书和刘海龙书再看一遍,重点关注其中关于研究方法的部分。比如,议程设置理论的研究采用什么样的研究方法(但郭书对研究方法并未展开,只是提及)。这样做的目的在于:第一,在之前的读书中可能没有太关注到这方面(可能只是看到字而已,没有很好的体会);第二、袁方的研究方法主要从社会学的角度叙述,比较晦涩,通过郭书刘书的例子,可以将研究方法和传播学的知识很好的结合,比较形象。知识是需要融会贯通的,这一点越往后越重要。


4)在读过几遍郭书,刘书之后,可以结合传播学精编的第二章去画思维导图(得益于上一届的新传学姐,赞一个!)我的思维导图画过三次,分别在8月,9月和10月,用纸越来越少(学会概括),但是知识点越来越多,越来越完善。后期背诵到这样的程度,就是你指着思维导图中随便一个知识点,都可以说出来,这样基础知识就算扎实了。


5)基础书目的备考在九月之前基本结束,但在之后的复习中,也要经常回顾,这个时候看的速度也比较快,有重点地看。主要是看着思维导图去复述知识点,如果回忆不起来再去翻书。




2

进阶书目



第二阶段:进阶书目


《市场调查教程》(刘德寰)

《互联网等新媒体对社会舆论影响与利用研究》(谢新洲)

《大数据》(徐子沛)

《大数据时代》(舍恩伯格)

《众生喧哗》(胡泳)

《即将到来的场景时代》

《群体性孤独》(雪莉·特克尔)

《超越孤独》(威尔曼)

《人人时代》

《认知盈余》

《镶嵌》

《另一个地球:互联网+社会》

《必然》

《互联网思想十讲:北大讲义》(段永朝)

《新物种起源》(段永朝、姜奇平)


读书顺序:以上列书顺序基本就是我的读书顺序,有些书是同时进行,而非一本读完再读另一本,后三本是初试之后读的。


读书要点:1)切记,这是一场备考,不要散漫的看书,要有重点,带着问题去看书。很多书不必从头看到尾,一字不落,只要能解决你的问题就可以。看书就是从中获取这五点中的几点:观点、逻辑、案例、专业的表述、研究方法(可能不止这五点,结合自身思考)


2)刘德寰老师的《市场调查》一定要看,帮助你从理论过度到实践,里面有很多和产业、市场相结合的案例,帮助理解、记忆研究方法。有很多人说新媒体的面试像是在面一个产品经理,这本书就有很多从用户、产品、市场的角度来论述研究方法。建议将用户研究部分,整理成自己的框架,因为互联网思维中很重要的就是用户本位的思维,用户也是论述问题的一个角度。另外,看完这本书,应该能回答市场调查中什么是最重要的。


3)《互联网等新媒体舆论》一定要看,这本书基本涵盖了整个舆论专题,也是不用逐字逐句的看,整理好这样的几个问题即可,例如:什么是新媒体,什么是舆论,新媒体时代舆论的特点、我国舆情监测现状、机遇、挑战(困境)、解决方法、研究方法。这本书中也运用了很多研究方法,和实践相结合,非常好,在做研究设计的时候可以借鉴。


4)两本大数据结合起来看,只有两本书都看了,才能理解刘德寰老师在很多公开课中关于大数据的观点,要辩证的看问题。两本书,加上刘德寰老师的论文以及他在公开场合的演讲等,就基本可以完成对大数据专题的整理,同时要思考大数据时代的研究方法。


5)《场景时代》需要关注它的案例,摘抄下来,答题时用。看这本书是因为在老师的论文里提到,场景是移动时代媒体的新要素,所以关注了一下,同时场景和移动设备、社交媒体、大数据、定位系统还有传感器息息相关,这些都属于新媒体领域,很多知识点可以在这里融合。


6)两本《孤独》结合起来一起看,北大复试经常会问到的一道题是你最近读了什么书,如果把相关的几本书结合起来说,并有自己的见解,我觉得会比较好。


7)《认知盈余》和《人人时代》结合起来看,重点整理观点和专业的表述。看这两本书是为了整理分享经济这个大专题,分享经济(或者平台经济)也是互联网产业的一种商业模式,可以解释很多现象,比如O2O市场。


8)《镶嵌》主要关注两个理论,一是镶嵌理论,二是弱连接理论,整理社会化媒体这个专题时用,建议本科经济学的同学读一下,可以很好的认识社会学和经济学。段永朝老师的《互联网思想十讲》第六讲也简述了这本书,看这一章也能比较好的理解社会网络。


9)看《另一个地球》是为解决互联网与社会的大专题,再结合论文《新媒体与社会变迁》,这个专题基本就可以了。这本书看了非常有收获的,关注它的叙事逻辑和观点,我是12月看的,花了八、九个小时(可以早点看,看的仔细点,我是后期才知道这本书,时间来不及了,只能通读,但也很有收获)。


10)《必然》关注观点和案例,看必然是为了整理人工智能专题,结合当时阿法狗事件谈看法。


3

整理专题



第三阶段:整理专题


这才是备考最关键的部分。每个人整理专题的逻辑都不太一样,这个部分是需要将学过的理论、看过的书、班上发的资料、论文、案例、专业的表述等,通过思考形成自己的语言或文字,从九月份就要开始陆续整理了。这是决胜环节,非常重要!





4

时间安排



专业课方面时间安排基本上是从现在到八月份阅读两到三遍专业课书籍,做好笔记,画出重点。读专业课书目可以用思维导图来帮助梳理内容。从八月底九月初就可以开始背诵专业课重点内容了,这样多反复几遍印象会比较深,最后也能减轻十二月的背诵压力。热点方面每天都要关注新媒体行业新闻,每周要整理热点汇总。


到了九月底十月初开始整理专题和热点,边整理边背诵。

十一月中下旬每周模拟考试,训练答题节奏。



5

心态



其实心态这个问题贯穿整个备考过程,但越到后期越重要,也就是12月,12月前基本上专题也准备得差不多了,就剩下背诵了。但是反而感觉什么都不会了,觉得自己啥也没准备好,怎么就快要考试了呢,这个时候会非常焦虑,很容易崩溃,好多备考的小伙伴都有这个感觉。这个时候要及时沟通,我当时就和胡师姐还有周围的朋友聊,很快就恢复信心了。

我的思考是:1)考试就是要把无限的知识塞进有限的时间和脑容量里,本身就没有“全都准备好了”的状态,如果都准备好了,那老师还考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已经锻炼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能力包括在面临一个新问题时,我们思考的逻辑是怎样的,所以,即使遇到没有见过的题目,也不要紧。


2)但是,一般来说,胡师姐押题都好准的呀,不用担心会遇到面生的题,即使不会,大家都处于同样的状态。


祝学弟学妹备考都有一个好的心态,脚踏实地跟着师姐的节奏走,最后和我们相聚北大~加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